2007年12月31日

Count Down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莊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我不了解「除夕倒數」之樂,也未嘗溶入。
我卻未曾問過他人為何對「倒數」樂此不疲。

很久很久以前,我已經善於「計算低落」。
人家問我「為何『要』不快樂?」。
我不喜歡回答,也不認為可以用言語解釋得來。
我自知在人群中,我看到不同的不快樂。

現在,既無快樂,亦無不快樂。
是看破了?或是拒絕再看?
或是看了卻不想再有所感動?

2007年12月28日

《異獸戰2》- 不要問,只要爆!

二00四年,《異形》終於在電影裡遇上《鐵血戰士》,野蠻碰上凶悍,竟然變成了一場爆笑鬧劇!二00七年,它們收起了詼諧,在「黑暗」中互相嘔鬥,神秘得甚麼也看不見...

在混戰中的角色與觀眾,只需要胡亂開火,切忌思考。否則... 哼!只是自討苦吃!如同近來喪玩的《Resident Evil: The Umbrella Chronicles》,瘋狂掃射把一切打個「稀巴爛」!!!但我的腦袋還是轉動,思考如何作出最大的破壞!呵呵!

電影電玩等等的文化互相入侵,我個人覺得既有趣又刺激.究竟何時我們可以在戲院中一起瘋狂掃射?!

2007年12月15日

《黃子華之越大鑊越快樂》- 越努力越大鑊?

經過一番努力,我把自己從一無所有,弄到極端貧窮。

--古魯可.馬克斯
在 1929 年華爾街股災中一天內損失了 25 萬美元 #1

《黃子華》再次和大家「笑談人生」!

生命,就是由一男性的精子瘋狂地追逐一女性的卵子開始。這兩個狂奔的人,就是你的父親和母親,所以你是命中註定的要瘋狂逃跑!由年輕時的一無所知,加上「完美教育」的推波助瀾之下,只會不離不棄的追求知識與真相。這個就是人生的序幕。

成長最大的無奈,應該是因為根據經驗(而非知識),越來越明白(幼稚園所學習的?)理想和(親身經歷的?)事實是平行宇宙的關係:兩者之間彷彿是同一個世界,而劇情發展各異。而人總是自以為在最悲慘(或不是在最美好)的那個「真相」劇情中。

或許各人花了很多的力氣,把所有事情都弄得一團糟!把「泛泛之交」變為「敵/仇人」,把自己由「無產」的中學生變為「負家產」的大學生,把自己的「投資」變為「投井」,把自己小許的不快樂變為極度的不快樂...

我自以為並不了解「努力」,因為我既不熱血,也不沉迷於盲目崇拜。其實原來我也很熟練... 如果要順應大自然的規律,看來我又要另一番努力...

#1 閱讀來源:《金融心理學》-《拉斯.特維德》著

《投名狀》- 成熟的困局

《投名狀》所謂「成熟」的人,都會利用自己的領導能力與才學,做出一切「以大局為重」的決定!這往往代表放棄誠實的面對自我,一次又一次迫使自己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這更可能只是一廂情願以為將會帶來更多、更長遠的好處。又在熱血的時候,可以誓言「一個都不能少」,絕不放棄毫釐。

但到了最無奈的一刻,還需要和妥協、捨棄為伴。我想,「成熟」就是了解世事複雜,珍惜自己可以率性而為。

2007年12月14日

F for Firtuoso

學習幾乎是一種自動及不可被抑壓的反應,但要達到極致的造詣,天份與持續的付出都是缺一不可。話說家父能操流利粗言穢語,所以自小已經受到啓發。奈何因疏於練習,現在只有幼稚園的程度而已。對於《粗口王》的表演,亦只能嘆為觀止!

如果大家聽起來覺得太過突兀,可以參考《黃子華》的「請你好好放低」。

相關文章:《黃子華之兒童不宜》
參考:Definition of virtuoso @ Cambridge Dictionaries

2007年12月2日

《神探》- 本無真相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慧能

傳統警匪緝凶故事(例如我也喜愛的《死亡筆記》),依靠推理、邏輯作為最有說服力的包裝。《神探》就是用最大的勇氣,捨棄銀彈,只憑直覺追求真相,離群獨行,找尋自己的腳步。

取材於《梵高》的自割耳朵,是一種致敬的行為,卻被人以為是個瘋子。《梵高》鬱鬱而終,《神探》也因此被革職。但《梵高》割耳的故事卻有幾個版本:有的說因與《高更》惺惺相惜而送他耳朵;有的說因與《高更》爭執,一時氣憤把耳朵割下;有的說把耳朵送給曾經拒絕過他的妓女。或許世事就是有這麼多的「錯摸」。

情景太多,人難以表裡如一!當單一未能適應不同的情況或困境,人便會無意識地發展出不同的內心,並以不同身份以應對之。在心理學上的所謂的治療,就是把所有人格整合。《神探》正被怒罵「如果絕大部分人都心中有鬼,沒有鬼的人才是不正常」,便要想想既然四處皆是塵埃,也無不是塵埃,又何需拭抺?又何來招惹?又何以逃脫?

天才與白痴並不是只差一線,而是渾然天成!

2007年12月1日

《秒速五厘米》.《魔術男》- 窺探宇宙/乳溝

兩個《魔術男》:一個視魔術為專業;一個視魔術為玩意和溝女的小道具。態度造就距離與分別。

認真的人,目光總在遙遠廣闊無邊的宇宙,而不在偶爾遇上的少女和她深深的乳溝。不自覺地拒絕了別人的親近,距離帶來無止境的孤獨。當不再年輕,內心總是纏繞著回憶和反思,但大多不會找到答案,也沒有半點結論。如果嘗試隨意輕率,又會否被少女嫌棄既不成熟又無聊?

追求不同的目標,需要不同的速度。《秒速五厘米》,應該只適合於離別感動的一刻。

寫了這麼多的文字,也掩飾不了好色和低B。理想和深度,還在遙遠之處。

2007年11月17日

兄弟

wineglass有人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那麼為何新郎需要人山人海般的兄弟陪伴,去迎娶一個妻子?或許今天的男士就算有三頭六臂,才僅僅足夠買一件衣服!近兩三年來,好友們一個個接著嫁娶,高興之外,自己倒沒有焦急,卻沉溺於一種緩慢感。

人從來都是各自修行,能否開花結果總是不可預知。我沒有三頭六臂,也沒有六尺高,也未夠資格消費添置新衣。就容許自己迷路,容許自己飄浮著...

2007年10月31日

指令.樣板.模特兒

今天幾乎每個女人都想模仿那些海報或流行雜誌上的女人,可是那些海報上的女人沒有什麼魅力,因為她們不真實,她們只是一堆抽象指令的總和。她們是由精密控制的機器製造出來的,而不是從人的身體裡生出來的!

--米蘭.昆德拉
《笑忘書》

男性喜歡樣板型式的女性,然後女性擺出各種標準的姿勢,人們稱那些東西為「model」。然後男性把一切紀錄下來,再留待日後慢慢的欣賞。女性用身體語言誘發男性的身體反應,雖然那確是個實體,但續漸變成了抽象的指令。TVngels 那些假裝不經意的誘惑、淋著水地扭動身體,男女就是玩著這樣的遊戲!

近年來只要我一拿著照相機,朋友們便「無啦啦」(美其名的)稱之為「攝影師」!相信原因大不了都只是因為身邊沒有其他人「攞相機」吧!我為何拿起相機來的真相是:了解「鏡頭」是了解電影其中的一課。沒甚麼大不了~

話說回頭,我也喜歡美麗的女性,但對於拍攝樣板倒沒有興趣。

專業不專業?總是因人而異!君不見丁點 Pro 的味道也沒有的同事或服務員嗎?!

參考:Definition of model @ Cambridge Dictionaries TVngels video clips @ YouTube 影相佬@首作影畫

2007年10月28日

《恐懼鬥室4》- 恐懼迷失

Saw 4畢竟Jigsaw在第三集被編劇殺死了,所以第四集是最適合細說前因後果的時候。接著事情由恐懼和反思變為混亂。不斷的插敘不是問題,但某些事件之間失去連接(或是太過隱晦?),而且眾多人物突然殺出倒是一個問題。以上的缺憾,唯有當作思想和後創作的空間,或留待完整版本的DVD,甚至下年的第五集(?)解話了!

連結:《Saw 4》

2007年10月25日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3D》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科技先進,瘦骨嶙峋的南瓜王Jack變成了玲瓏浮凸!You're jokin'? I can't believe my eyes!

立體投射器材加電動震震椅當然是 The Grand Cinema 的賣點,但音響不算突出,或許需要新一點的製作才有機會好好發揮!以上享受,盛惠一百元正...

PS: 圖中為紀念場刊的一頁。

2007年10月16日

《密陽》- 天地.不容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傳道書》

Secret Sunshine生死愛恨太多,每刻都被超載著。由寬恕來釋放,不可太遲也不可太早。相信公義、善惡到頭終有報,但世事會嘗試反証給你看。究竟是天與地容不下幸福的小人物?或是神容不下人向祂宣戰?或是人容不下神的所作所為?

微黃昏暗的天色下,我踏出了戲院的一刻,不自覺的抬頭望天,看看上天怎樣玩祂的遊戲。神祕,只是因為還看不夠無盡頭的空虛。

連結:《Secret Sunshine》

2007年10月14日

《惡童》 DVD Limited Edition

惡童
小白、小黑終於能在家中登場,雖然暴力和絕望不應帶回家中。如果在黑暗的家中感到悲傷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明白這就是世界的另一端。

Director's Notes 和 The Making 兩本圖文並荗,總算是個有誠意的 limited edition 囉~

相關文章:《惡童》

2007年10月1日

《色.戒》- 情色.符號

Lust, Caution報紙、雜誌和 blogging 又再次患上「李安熱」。就算不談《斷背山》和《色.戒》的藝術造詣,能夠令大眾有所共鳴,變為話題之作,怎麼樣說也算是一種成就。

太平盛勢、生活安穩,人才有閒情逸緻談情說性。亂世之中也不見得有甚麼作為,也只能繼續談情說性。只有極少的人具有影響力,能幹一番大事,而絕大部分的人只能成為時代巨輪下的亡魂,無從反抗。性愛與大時代之中,一枚鑽戒(所謂的愛情符號),喚醒了《王佳芝》,原來《易先生》是如何的愛惜自己!當電影需要用符號來表達弦外之音,愛情也需要用符號來重新敘述!

至於那些情慾場景,留給閱讀者解釋關係的層次,留給那些少見多怪的人驚訝,留給那些道德重整會會員批判吧~

連結:《色.戒》

2007年9月26日

恐懼失調

專家可給予我們新的敘述,讓我們以新的方法不快樂。

恐懼使我們太聰明,或是至少是種錯誤的聰明知識--知識一種直接跳到結論的過程。預測的願望在恐懼中立刻被滿足,好像是確定的未來已經發生。

--亞當.菲立普
《恐懼與專家》

The Scream輕鬆的一天,隨意的在書架上,翻開了《東尼語錄》,剛巧翻到《9.11》事件附近的日誌。事實上,每一次的恐慌,都會做成股價不理性的下滑/超賣。他提醒我們,只要好的股票回到合理的水平,便可以開始分段吸納,無需等待見底或反彈,因為人無法預見未來!

(正值)指數暴升的時間,沒有持貨的人或許心存惡念,祈求災難來臨。但到了夢想成真的時候,卻因恐懼而觀望。不同的專家給予不同的意見,只不過各人心底總有一個最直覺的答案,一種自負的聰明,所以有「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句說話。詭異的是,不自負的聰明人,很難成為專家。

另一方面,也如《安得烈.科斯托蘭尼》所說「即使自己是對,也要保持謙遜」,因為對與錯不在於一時三刻之間。

hmmm... 引用這些專家之言,我也體驗到一種新的方法不快樂。

2007年9月16日

《出埃及記》- 荒謬之後

小時候曾幾何時懷疑過,為何我們會有勇氣吃那些不明來歷的東西?或許你對自己的父母沒有疑心,但你會懷疑商人的用心!未實現的恐懼,大多只有埋葬心底。直到《四谷怪談》,丈夫見異思遷,慢性毒害妻子,再到《出埃及記》,妻子「無奈地」謀殺最愛的男人,重整了往日的疑問。

女性以謀殺男性為己任。完成大我,卻犧牲了童話,又未能忘記童話。最後矛盾和荒謬伴著女性終老。

被悶得發瘋的觀眾,看到所謂的讚賞只會更氣結!戲裡戲外,想像到現實,都要荒謬到底!

2007年9月1日

《穿越時空的少女》- 生命中不可被躍過的片段

穿越時空的少女少男少女的特質,一些人稱它為「天真」,一些人稱它為「弱智」。只有年青,才會為了一次小小測驗的成績而煩惱。只有年青,才會冒著絕交的危險向好朋友示愛。年青,令人了解何謂生活琑碎事的質感,卻有時候真的無聊得令人失笑。

人面對自己的往事,大多是悔不當初,如可再來一趟便可這樣那樣。有些東西認為做得太多,有的做得太少。甚麼需要努力?甚麼需要任由上天擺佈?甚麼是生命中的天使或女巫?只有身歷其境,沒有如果。

2007年8月11日

《Transformers》- 天生嗜戰狂

Transformers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

《創世記》
人模仿造自己的神,利用自己最有能力操控的東西,照著自己的形像,造出各式各樣的機械。人類文化充斥著太多關於機械人的故事,期望它有愛,需要被愛,有自我意識。滲出陣陣自戀的氣味。

雖然 Transformers 由空無中創造出來,也避不了自我,心底裡渴求著不同的敵人!華麗的招式,最能觸動嗜戰的我們!

連結:《Transformers》

2007年8月5日

4 x 100 水著薛凱琪

對於出道三年多的薛凱琪,原本印象比較深刻的只有《小黑與我》。

要榮登少男殺手的寶座,大不了都是要「人靚歌甜」或是「身材標緻」,兩者兼備當然是不可多得。奈何《非洲薛凱琪》,《日本水著薛凱琪》,及《森美移動》的《救救薛凱琪》已經說明了,人們認為她還是有點比例不均!

我寧願相信我的耳朵,聆聽《麥當娜一吻》,在低沉的吟唱後高呼「世界對女生有很多恐嚇」!

2007年8月1日

決策失調

唯一重要的,是不要卡在某個地方,不光是站在十字路口上裹足不前,哪裡都跨不出去,別讓猶豫成為你的習慣。

利用猶豫,那是個很好的方法,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衡量過。我並不說不要想,也不是叫你一點都不必猶豫,而是,不要像個閉著眼睛橫衝直撞的傻蛋,以為這樣就沒問題,不知道還有其他條路的存在。那就是為什麼愚笨的人比較有信心,但他們卻對世界做了很多有害的事情,這世界若能少一些信心十足的人恐怕還比較好。

--奧修
《聰明才智》
讀書、事業、婚姻、投資等等,逃不了各種混沌的情景,但作出明確的決定。每個人都是以偏概全的傻子,只是某人比某人中毒較輕!恆指跌近千點的一天,我們需要更多的猶豫?還是更多的信心?

2007年7月23日

《Die Hard 4.0》- 斷斷續續的恐怖主義

電腦系統和網絡的脆弱,能夠從不同經驗獲得。死機、斷線是家常便飯!昨天失去它,只是「冇機打」,或「冇得上 ICQ 吹水」。今天,「去邊度食碗魚旦粉」也要上網 google 一番!今天失去它,如同失去生活!或許我們應該更擔心將會失去銀行帳戶,失去國籍,失去所有以 01 記錄的東西!

由美國總統們為恐怖份子代言,製造出最有張力的恐嚇!究竟這是斷章取義?還是道出了精髓?

連結:《Die Hard 4.0》

2007年7月17日

mm theory

mm 可解作「money money」。也可解作「mei mei」,即台灣人所說的「美媚」。兩者雖然不相同,但有一定程度上的關連。假設:

  1. 擁有前者,才可以擁有後者。
  2. 如擁有很多的前者,便容許擁有很多的後者。
  3. 如擁有後者,會導致失去一些前者。
  4. 後者的數量,與導致失去前者的數量成正比例。
整個系統的回饋循環,最終會達到一個平衡點,或失去全部!唯一的例外是不斷擁有更多的兩者!秘密在於一個隱藏了的參數...

2007年7月7日

《索女.喪屍.機關槍》- 狂迷

身體是女性最厲害的武器。

故事源於男性留戀女性的外在美,但他們所留戀的不盡相同。有的熱愛可愛的臉蛋,有的迷戀大胸脯,有的鐘情長美腿,如此類推,未能盡錄。由眼看手勿動,到手口並用,不同程度,卻只有相同的目的...

男女之間,都是 damn crazy!

2007年7月2日

信念失調

世界可變得完滿,也可變得混亂。社會可以更多和諧共處,也可以更多衝突與矛盾。

理論令人更清晰明白,也令人誤入歧途。實踐是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失敗的第一步。

曾經相信過很多東西,也質疑過很多東西。現在甚麼也不相信!原來我同樣走向瘋狂的極端...

2007年6月23日

《跟蹤》- 天在看

人在忙,天在看。

忙碌中的,需要專注,卻有時候忘了觀看。觀看中的,不曾受過感動,自覺比天高!距離成彿還差一點點?!

2007年5月28日

《吳清源》 - 浮動真理

《吳清源》一生所追求的,只有圍棋和真理。

圍棋可以掌握於手中,卻難以全盤理解。真理更在可見及不可見之間。尋求真理,有如刻舟求劍。身在浮動的世界中,怎能找到安寧之處?

2007年5月20日

《應援團2》- 熱血老中青

從未聽過有人能夠把我和「熱血」拉上任何關係,「憂鬱」倒聽過不少。寧願冷靜的沉著應戰,不屑熱血過後的虎頭蛇尾。

PS: 請問如何在現實找到華麗的應援團?

2007年5月12日

《蜘蛛俠3》- 浮誇與沉實之間

平凡的被接納。出眾的被褒獎,或是被評擊。無論是萬人敬仰,惡名昭彰,或是不值一提,平凡或出眾的都需要承受自身的一切,還需要懂得享受活在當中。

金錢、力量、名譽往往是令人歪曲的推動力。變,是心魔作祟,或是外力引誘,又有何相干?瘋過、輕狂過、跌過,造就更重要的明天。

2007年4月28日

Wii will rock you!

革命,總需要一點犧牲!
起來吧!我打我打我打我打我打我打我打...
嘩... 很累...

附註:Wii 最初本名為 Revolution。

2007年4月15日

《Dali》與《王菀之》

《畫意》、《融了鐘的時間》,是早前每天放工車程途中必聽的歌。

《畫意》無可避免地哭訴著《梵高》的悲哀。《梵高》知道世上並無知音人,無可避免的傷心。這例子也是對抗「不相信世上有懷才不遇」的人的最大反擊!

《融了鐘的時間》合情合理地跳脫和夢幻。《達利》在生之時,已經被譽(及自譽)為天才。沒有甚麼理由值得傷心。

有幸觀賞到9座《達利》的銅製雕塑,真的很夢幻!如今只能透過 Virtual Dali 等等的網頁再回味《達利》。

2007年4月7日

《惡童》@HKIFF

惡童黑愛護著白。白安慰著黑。黑白黑白... 怎樣可以分得那麼清楚?一分清楚了,黑白都不會再存在。

連結:《惡童》

2007年4月1日

《蟲師》@HKIFF

故事由「行醫」開始,到尋找身世。「蟲」已經悄悄地走進觀眾們的耳朵裡,零聲的配樂、緩慢而寧靜的電影節奏,令觀眾更有代入感,感受到「蟲」的困擾...

幸好(或不幸?!),動畫(或漫畫本身)的口碑遠比電影好。有機會還可以看看吧!

連結:《蟲師》

《立喰師列傳》@HKIFF

城市人喜歡一窩蜂去看新上映、超大型製作、史詩式的戰爭片。觀眾的滿意指數,與爆炸和死傷程度成正比例。畢竟這只是電影,所有所有都只是光影的假象。我們總是對戰火一無所知。

從滔滔不絕的日語旁白及紙板化的主角中,講述戰後日本的變化、經濟起飛到泡沫爆破、經濟大蕭條、大企業攏段、毫無特色的服務產品、自我實現自我毁滅的迷思等等,都是城市人所恐懼的。

近來常常思索有關金錢和經濟的東西。原來戰場依舊,只是形式不同了。

連結:《立喰師列傳》

2007年3月19日

2007香港花展

不要問我影花的意義!
它就是這麼樣的存在。

2007年3月17日

《Letters From Iwo Jima》.《300》- Ready?

順從、屈服、反抗權威均可帶來毀滅。分別可能只是死亡形式的不同。哭哭啼啼的抱著手榴彈、對著自己的頭拉槍樘,又或者是以一敵眾,被人潮淹沒。人總不能選擇不死,但或許可以選擇如何去死。

生命裡總會有些死人頭叫你去死。我如何死又與你何干?死人頭問他人之外,也可以問問自己:「Are you ready to die?」。

2007年2月17日

《門徒》迷上了《香水》

色相迷人、吸引,我們都是它們的奴隸。被操控的只是所謂的智慧生命,不是低等生命或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