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3日

閱讀新思維

請各位為了「相信死讀書、背書、喪做習題的方法來學習」的人(家長?)和犧牲品(子女?)默哀10秒鐘... 我們要反抗傳統的學習方法!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不如快點入正題吧...)

  • 相信能夠透過潛意識學習
    • 意識上不知道並不代表你真的不知道。
    • 訊息透過感官進入大腦,經過詮釋(刪減、扭曲、同化等等的程序)才會進入意識,這只是整體的極小部份。
  • 放棄舊有的閱讀模式。
    • 把意識擴大至段落,甚至整頁。切忌一字一句有意識地理解,或用書籤等等工具幫助自己一行一行地閱讀。
    • 完全忽略讀音。切忌心中默念文字。
  • 容忍缺憾。切忌完美主義。
    • 一書本可能 10% 的內容便對你有 90% 的收益。切忌過份執著於那剩餘 10% 的收益。
  • 「連結」是記憶的關鍵。
    • 日常生活和閱讀的時候,盡可能把本身所認識的事物關連起來。切忌把自己的學識弄得支離破碎。
    • 適當地重溫加強記憶是必要的。可以用速讀的方法,在第一天把整本書看兩次,接著隔1、2、4、8、16天(如此類推)重溫一次。之後便可以再隨心細讀和挑讀。
    • 反覆重溫比較有效率。例如:「分5次,每次用1小時閱讀整本書」比「1次過用5小時閱讀整本書」更有效率。
  • 了解書本的編排。
    • 重點大多放在最前面。我們要特別留意:目錄、每個章節的第一段、每小段的第一句
    • 選擇有用「粗體字」表示重要的書。要多加留意示意圖或插圖。

2008年1月19日

《末世凶煞》- 歇斯底里的噪音

在爆炸之前和危機之後總是一片寂靜,其間發生的,只是歇斯底里的噪音。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德國知名投機者
惡運沒有任何牌理、章法,不樂意讓人作出全盤理解。人往往只有支離破碎的片段,人始終繼續的無知,卻以為自己可以拯救、拆解甚麼。先兆或預感,總是事後孔明。災難到來,只剩下天性和直覺。

.
.
.
.
.
.
.

Dali 的 The Basket Of Bread如果自問受得起過山車之類的玩意,我誠意推介到 The Grand Cinema 選擇前排位置,被特大的銀幕、爆破的音響包圍著,再加上震震座椅的 4D 體驗!無論是欣賞或是批評,均可體驗到一次災難(和嘔吐?)!觀看電影的前前後後,都是歇斯底里的噪音。

2008年1月16日

昂貴課堂

Since the brain cannot pay attention to everything... uninteresting, boring or emotionally flat lessons simply will not be remembered.

-- Launa Ellison
《What Does The Brain Have To Do With Learning?》
小時候並不喜歡讀書,因此避開了被垃圾填滿。
離奇的是,我也未曾試過「滿江紅」!

今天帳戶結餘還好,心情亦沒有波濤洶湧。
但不久將來會否「有幸」初見「滿江紅」?
迎接昂貴的一堂?嘿嘿...

PS: 今天恆生指數收市報 24450.85,跌 5.37%。

2008年1月13日

I teach you speed reading in a childish way.

聽過不少讚美閱讀的金句,甚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還未試過高處不勝寒,也還未有自置物業的財力,顏如玉這方面更就此作罷!知識可否改變命運?過程必定是迂迴曲折!但是我還是喜歡閱讀,還是喜歡看東看西,給予我不同的化學作用。

(唯一的)忠實讀者《甜橙小姐》曾經問及有關閱讀和記憶的問題,以下短短的文字集結了不同速讀和記憶術的學說(加上自己的詮釋),或許可以提供一點方向,但請勿與真正的讀物相比(潛台詞是:不代表你可以跳過本來的讀物)!

第一步,當然是選擇書籍本身。

  • 選擇喜愛和有興趣的題目,自然有足夠的集中力和動力堅持下去。(這個很廢話...)
  • 進入一個陌生的題目/範疇,便要由入門的書本開始。不要妄想一步登天,不要以為花費在「入門」內容是種浪費,因為基本功何等重要!而且我們「將會」用極快的速度閱讀,不用擔心。
  • 排版、字體、用色(包括紙質)等等要清晰簡潔。
  • 如果連目錄和簡介都草草了事,內容應該也是草草了事。我們也不應該草草了事的對待目錄和簡介。
下回將會關於閱讀的新思維、新概念!

2008年1月12日

《犯罪帝國》- 知而不為?不知而為?

你知道人們會有貪婪、恐懼和愚蠢的行為,只是不知道出現的順序會是甚麼。

--華倫.巴菲特

性格未必影響職業。不論優雅的 Godfather,或是低調而心狠手辣的 Frank,也可以打理黑幫生意。旁人不敢過問巨富的來源,又無條件的共享財富,同樣的受到牽連。遲來的告誡只是無補於事,不知道這算是有情或是無情?

《神探》《Die Hard 4.0》等等的電影,似乎警探們都是婚姻失敗者。噢... 或者能夠勝任做主角的都是婚姻失敗者。犧牲總是在所難免,畢竟完美只是一個概念!真不懂得平衡人性的貪婪!